本報訊(樂波靈 記者 高飛)10月下旬,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聯合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三江村采用小蠶1-2齡人工飼料共育、大蠶地面育,成功收獲了一批白花花的蠶繭。據悉,本次飼養了20張廣西自主選育的“桂蠶5號”,產繭762公斤。小蠶規模化人工飼料共育、3-5齡地面省力化育在廣西農村試養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8年,廣西小蠶共育率已達到82.5%,年飼養量約600萬張,產值約7億-8億元。隨著廣西經濟發展、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商品小蠶生產成本增加、質量參差不齊。推廣小蠶人工飼料飼養可節省勞動力、可確保養蠶安全性、可實現工廠化標準化飼養。它的推廣應用,為廣西小蠶共育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模式,將改變千百年來栽桑養蠶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生產經營模式,有助于推動廣西蠶桑產業轉型升級。
蠶桑產業已成為廣西農業新興優勢產業,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縣域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作出了重大貢獻。
相關閱讀︰